这个周末,重温MBA教材《财务管理》。以下为读书笔记:
一
之所以抽出周末的时间重温这本《财务管理》教材,主要原因是深感目前国内的管理学教育受行为学的影响较深、毒害较大。当前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几乎全部基于行为学理论搭建起来的,这样的管理教育和管理培训背离了商业的本质,会使学员陷入认识误区,认为管理就是如何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及如何让下属发自内心地努力工作。
我认为,领导力和自我激励在管理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代表管理职能的全部。领导力和自我激励不可能完全解决如何正确地工作、如何有效地工作,管理者的第一位职责是指导员工正确地工作、有效地工作。
西方工业化国家因为资本主义早期阶段过于强调量化管理、科学管理、效率提升,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因此有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目前阶段需要强调人文关怀、团队建设等管理软环境的建设。而国内的企业恰恰是量化管理基础薄弱,普遍存在管理效率较低的情况,最应该强调的是量化管理、科学管理、提升效率。
我对商业的理解是,商业应该建立在数字的基础上,一切商业活动都应该围绕促进公司盈利而展开。而财务管理理论正是以数据化的定量管理来审视公司的各项管理,其中的数学模型可以让管理者更深刻地理解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促进盈利。
对于公司管理来说,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金,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产,如何更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费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量化标准并基于量化标准设定目标、科学管理,乃至像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这类问题也应该且必须建立量化的指标和考核标准。这些问题在财务管理理论中都有详细的回答,重温之后颇受启发。
二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 和《聪明的投资者》中应用的各类定量分析方法其实借鉴自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的理论也不断汲取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比格雷厄姆时代更丰富、更全面。重温这本《财务管理》对于正确理解投资及掌握公司分析的定量方法大有裨益。
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某个项目,最重要判断标准是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包括投资收益额、投资收益率。财务管理理论给出了如何计算投资收益率的各类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对于读者如何正确理解投资、如何正确判断投资有非常大的帮助。
例如:股利估值模型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增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谈成长的同时一定要强调确定性。如果成长不可持续、确定性较低,则这个估值模型公式不成立。如果估值模型成立,则影响公式的三个因素必须都是确定的。这就是数学模型的魅力,通过一个公式可以让人更简单深刻的理解事物。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所说的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这三者必定是辩证统一的,三者都具备才是成功投资的充分条件,才会带来满意的投资收益率。只谈好公司不谈价格,只谈成长性不谈确定性,只谈价值不谈安全边际,只谈竞争优势不谈商业模式,只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集中投资的好处不谈能力圈,这些说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过于重视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就会陷入偏执。
以上为读书笔记。
——2016年5月29日
评论